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5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4-05
上一期   
目录
封面封底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0-0. 
摘要 ( 5 )   PDF (3888KB) ( 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录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2-0. 
摘要 ( 5 )   PDF (361KB) ( 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技术
肉鸭肠道微生物空间异质性分析
牟启铭, 刘大鹏, 于思梦, 鲁美希, 刘同, 王真, 唐贺贺, 侯水生, 周正奎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329-133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01
摘要 ( 7 )   PDF (813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宏基因组测序、物种注释和功能注释比较肉鸭不同肠段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种类、相对丰度差异,探究肉鸭肠道微生物的空间异质性。【方法】选取饲养于相同环境的6周龄北京鸭和连城白鸭共6个个体,依次采集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方法获得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相对丰度。基于微生物丰度表,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不同肠段的优势微生物、微生物种类数、微生物相对丰度、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比较,并利用t检验筛选了北京鸭和连城白鸭各肠段的显著差异菌属。【结果】本试验共鉴定到45个菌门、84个菌纲、186个菌目、418个菌科、1 400个菌属和3 467个菌种。其中4个肠段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四大菌门在不同肠段之间分布存在差异。4个肠段的优势菌属均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Phocaeicola等10个相同菌属,而且优势菌属的种类和丰度在不同肠段存在组间差异。从十二指肠到盲肠,微生物的组成、相对丰度和群落多样性变化显著(P<0.05),其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微生物组成相似性很高,与盲肠微生物存在明显分离;同时,盲肠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也极显著高于其他肠段(P<0.01)。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相比,盲肠微生物的细菌趋化性、氨基糖、核苷酸糖代谢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均上调,且盲肠富集到31个北京鸭和连城白鸭差异菌属,数量高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论】肉鸭盲肠富集的微生物数量、相对丰度、群落多样性均高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本研究结果为解析肉鸭肠道微生物调控机制和精准调控肉鸭的能量代谢水平和免疫机能提供理论依据,为肉鸭肠道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多浪羊PROKR2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差异表达分析
黄巧艳, 李伟, 王鑫昆, 邢凤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339-134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02
摘要 ( 6 )   PDF (523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克隆多浪羊促动力素受体2(prokineticin receptor 2,PROKR2)基因,并检测初情期启动过程中PROKR2基因在多浪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探究PROKR2基因在绵羊初情期启动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初情期后多浪羊下丘脑cDNA为模板,PCR扩增PROKR2基因并克隆测序。利用DNAMAN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采用MegAlign软件进行物种间相似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多浪羊PROKR2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功能。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ROKR2基因在多浪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及子宫中初情期前、初情期及初情期后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获得PROKR2基因序列大小为2 641 bp,包括5'-UTR 143 bp、3'-UTR 1 343 bp和CDS区1 155 bp,编码384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绵羊预测mRNA序列(登录号:XM_004014342.5)相似性为99.83%。系统进化树表明,多浪羊PROKR2基因的遗传距离与山羊最近,与鸡最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ROKR2蛋白为疏水稳定碱性蛋白,有7个跨膜结构,属于跨膜蛋白,存在31个磷酸化位点,主要在质膜上发挥作用。多浪羊PROKR2蛋白与GnRH1、PROK1、ANOS1等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多浪羊下丘脑各时期中PROKR2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且在初情期后的表达量最高;垂体中PROKR2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子宫中PROKR2基因在初情期前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初情期和初情期后(P<0.05);卵巢和输卵管中PROKR2基因在初情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初情期前和初情期后(P<0.05)。【结论】试验成功克隆了多浪羊PROKR2基因CDS区序列,PROKR2蛋白属于疏水稳定碱性蛋白,含有7个跨膜结构,主要在下丘脑中表达,且在卵巢和输卵管中的总趋势为先升后降。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PROKR2基因在绵羊初情期启动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
乌苏里貉MC3R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李鑫, 李伟, 刘洁, 程静然, 刘进军, 王朋然, 韩学良, 任二军, 邓露芳, 宗文丽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349-136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03
摘要 ( 3 )   PDF (281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乌苏里貉黑素皮质素受体3(melanocortin 3 receptor,MC3R)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特征和影响因素,了解不同物种间遗传进化和密码子偏好性的关系,为开展MC3R基因异源高效表达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乌苏里貉和其他15个物种的MC3R基因CDS序列为材料,应用Codon W、EMBOSS等软件分析MC3R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的6个参数指标;通过Neutrality-plot、ENc-plot及PR2-plot分析探究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影响因素;基于各物种MC3R基因CDS序列信息构建系统发育树,基于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构建不同物种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热图。【结果】乌苏里貉MC3R基因密码子GC和GC3s均>0.5,密码子偏好使用以G/C结尾;偏好使用的密码子有25个(RSCU值>1),其中16个以C结尾,9个以G结尾。经Neutrality-plot、ENc-plot及PR2-plot分析得出,自然选择是MC3R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基因序列和RSCU值的聚类分析显示,在系统进化上乌苏里貉与犬属同一分支,后与赤狐、北极狐聚为一支;但在密码子使用上乌苏里貉与人、黑猩猩及家马聚为一类。【结论】MC3R基因偏好使用以G/C结尾的密码子;自然选择是导致偏好性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密码子使用虽具有种属特异性,但受其他因素影响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间密码子使用模式也会有差异。
非洲猪瘟病毒抗体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向国庆, 孙菁晗, 宋帅, 温肖会, 吕殿红, 贾春玲, 牛瑞辉, 顾有方, 罗胜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362-137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04
摘要 ( 5 )   PDF (2842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性强、敏感度高、操作简捷、高通量的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ASFV)抗体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用于早期监测ASFV的流行情况。【方法】本研究以羧基磁珠作为固相载体偶联ASFV重组p72蛋白,用适量的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封闭,加入检测样品进行反应,以兔抗猪IgG-AP抗体作为酶标抗体,加入相应底物进行显色,优化各项反应条件,建立ASFV抗体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度、重复性和检出率进行验证。【结果】建立的ASFV抗体化学发光检测方法蛋白与羧基磁珠偶联最适pH为7.0,最佳蛋白偶联浓度为5 μg/mL,使用10% BSA溶液封闭效果最佳,反应磁珠终浓度为1.00 mg/mL,酶标二抗最佳工作稀释度为1∶40 000。同时该方法反应时间为30 min,血清稀释度为1∶512,敏感度高于商品化ASF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与猪瘟病毒、A型口蹄疫病毒、O型口蹄疫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gE、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阳性标准血清均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中,批内变异系数为4.41%~8.70%,批间变异系数为2.43%~8.07%,均<10%。通过检测120份血清样品并与商业化ASF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对比分析,商业化ELISA试剂盒检出率为96.7%,本研究建立的化学发光检测方法检出率为1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ASFV抗体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可用于ASFV感染后抗体水平检测,为后续试剂盒的开发提供参考。
白来航鸡STING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王艳, 张颖, 赵雅妮, 易林, 史珍, 周长明, 周宛蓉, 姜莉莉, 樊兆斌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372-13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05
摘要 ( 4 )   PDF (772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克隆白来航鸡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基因(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 CDS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组织表达分析,为阐明STING基因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扩增并克隆白来航鸡STING基因CDS区,测序后对其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STING蛋白的理化特性及结构功能,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TING基因在鸡心脏、肝脏等14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白来航鸡STING基因CDS区序列全长1 140 bp,编码379个氨基酸。相似性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白来航鸡STING基因与原鸡的相似性最高(99.7%),亲缘关系最近,与冠小嘴乌鸦亲缘关系最远。STING蛋白为酸性、亲水性蛋白,分子质量为42.625 ku,等电点(pI)为6.67,不稳定系数为69.26,脂肪系数为105.01。该蛋白大部分在线粒体和内质网上合成,含有跨膜结构,不含信号肽。STING蛋白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54.62%)、延伸链(10.29%)、β-转角(3.43%)及无规则卷曲(31.66%)。蛋白互作分析表明,白来航鸡STING蛋白与NFKB1、DDX41、cGAS、TBK1等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TING基因在白来航鸡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肺脏中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胸肌中表达量最低。【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白来航鸡STING基因,其CDS区序列全长1 140 bp,编码379个氨基酸。白来航鸡STING蛋白为酸性、亲水性蛋白,含有跨膜结构。STING基因在白来航鸡肺脏中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白来航鸡STING基因编码蛋白功能提供了材料。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扩展方法及其在畜禽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谢鑫峰, 王子轶, 钟梓奇, 潘德优, 倪世恒, 肖倩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382-138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06
摘要 ( 11 )   PDF (1257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一种通过对大规模样本集合进行基因型和表型数据的比较分析,寻找与特定性状相关的遗传变异的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技术和统计学方法的不断发展,一些频率更小的遗传变异或小分子物质能够被更加精准和经济的方式检测。基于技术进步衍生出GWAS的扩展方法,为畜禽精准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包括基于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SV)和串联重复序列(tandem repeats,TR)的GWAS和基于单倍型、基因表达和代谢组的GWAS。研究人员期望利用不同分子标记以提供更全面和详细的遗传变异信息来增加GWAS的解释性和准确性,或通过结合其他类型的数据来进一步解释和深化GWAS的结果,从而深入研究遗传变异与性状之间联系并确定影响复杂性状的关键基因。作者介绍了基于不同分子标记的GWAS在畜禽研究当中的应用并对其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势与可行性,为进一步推动GWAS在畜禽研究中的应用,精准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支持。
合作猪SIRT3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闫尊强, 梁毓豪, 宋科林, 滚双宝, 王鹏飞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390-139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07
摘要 ( 7 )   PDF (499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克隆合作猪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 3,SIRT3)基因CD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SIRT3基因在合作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研究SIRT3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试验选择3月龄合作猪公猪3头,采集心脏、睾丸、肺脏等组织,采用PCR扩增、Sanger测序等方法获取SIRT3基因CDS区序列,并通过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分析SIRT3蛋白结构和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RT3基因在合作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合作猪SIRT3基因CDS区长774 bp,共编码257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合作猪与家猪亲缘关系最近,与斑马鱼亲缘关系最远。SIRT3蛋白的分子质量为28.68 ku,理论等电点为5.81,不稳定系数为37.92,为稳定性亲水蛋白;该蛋白不存在跨膜区域,无信号肽,但存在2个低复杂度结构域,主要分布于内质网中;SIRT3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三级结构模型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基本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IRT3基因在合作猪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心脏中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其次是睾丸、肺脏、肝脏组织。【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合作猪SIRT3基因CDS区序列,探究了SIRT3基因在合作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初步分析了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合作猪SIRT3基因功能提供了参考。
基于多组学解析布鲁氏菌BvfA对睾丸支持细胞线粒体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复合体的影响
宋青山, 杨江流, 刘军, 贾芳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400-140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08
摘要 ( 5 )   PDF (820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布鲁氏菌BvfA对宿主睾丸支持细胞(TM4细胞)的损伤作用,以揭示布鲁氏菌对宿主的致病机制。【方法】利用RNA-Seq双端测序、Label-free蛋白组学技术和LC-MS非靶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感染布鲁氏菌S19△bvfA与S19菌株的TM4细胞的组学差异,采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蛋白及差异代谢物通路进行分析,并利用平行反应监测(PRM)对蛋白表达量进行验证。【结果】感染S19△bvfA和S19菌株的TM4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共400个,差异表达蛋白共422个,差异代谢产物共271种。多组学联合分析发现,S19△bvfA和S19菌株感染TM4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蛋白和差异代谢产物共同富集的KEGG通路为内源性大麻素信号通路,在该通路中发现S19△bvfA菌株感染TM4细胞的线粒体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复合体(Complex Ⅰ)中有20个蛋白表达量下调。PRM验证结果显示,Complex Ⅰ中Ndufb11、Ndufa9、Ndufv1、Ndufv2、Ndufs8和Ndufs2蛋白的表达趋势与Label-free蛋白组学技术测定结果一致。【结论】BvfA在布鲁氏菌感染TM4细胞时能引起转录、蛋白质和代谢水平的变化,布鲁氏菌BvfA使睾丸支持细胞线粒体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复合体蛋白表达下调。
美仁牦牛MYL9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马荣, 喇永福, 包鹏甲, 郭宪, 路建卫, 扎老, 赵雪, 梁春年, 成述儒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410-141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09
摘要 ( 4 )   PDF (579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克隆美仁牦牛肌球蛋白轻链9(myosin light chain 9,MYL9)基因CDS区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MYL9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为探究该基因功能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以美仁牦牛肌肉组织cDNA为模板,利用PCR扩增并克隆美仁牦牛CDS区序列,与其他物种进行相似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通过在线软件对MYL9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YL9基因在美仁牦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脂肪和睾丸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美仁牦牛MYL9基因CDS区长516 bp,共编码171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美仁牦牛与野牦牛、普通牛亲缘关系最近,与高山倭蛙亲缘关系最远。MYL9蛋白分子式为C858H1324N234O274S12,原子数为2 702,理论等电点为4.85,不稳定系数和总平均亲水性分别为37.22和―0.772,属于稳定亲水性蛋白。MYL9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螺旋结构,属于非分泌性蛋白;主要定位于线粒体、细胞核、细胞质中,具有17个特异性磷酸化位点。MYL9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β-折叠和延伸链构成,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YL9基因在美仁牦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脂肪和睾丸组织中均表达,且肝脏和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美仁牦牛MYL9基因CDS区,探究了MYL9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组织表达特征,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牦牛MYL9基因功能特征提供了参考。
体细胞克隆技术扩繁超细型二狼山绒山羊的应用研究
卿玉波, 程雯, 角德灵, 刘城, 郝志强, 郭建雄, 李钰莹, 张筱琳, 李臻, 李效宇, 王文, 魏红江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420-142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10
摘要 ( 6 )   PDF (767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生产超细型二狼山绒山羊克隆个体,为该技术在地方优质羊品种资源扩繁及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只4岁龄羊绒细度为13.89 μm的二狼山绒山羊(♂),采集耳组织并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以其为供体细胞,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开展超细型二狼山绒山羊的扩繁研究,通过克隆羊体重、羊绒细度、繁殖性能等指标评估该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试验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及体细胞克隆技术体系,卵母细胞成熟率为44.8%,孤雌激活卵裂率、囊胚率分别为83.0%、22.4%;二狼山绒山羊克隆胚的卵裂率、囊胚率分别为77.8%、13.7%。获得5只克隆羊个体,其生长发育正常,二狼山绒山羊母羊自然交配共获得16只健康的F1代个体,具有正常繁殖能力。克隆个体羊绒细度极显著低于同龄对照个体(P<0.01)。【结论】本研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克隆了超细型二狼山绒山羊个体,其具备正常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并保留了超细羊绒的特性,为地方优良羊种质资源扩繁和新品种培育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营养与饲料
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瘤胃微生物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马小雪, 龙锐, 牛玉杰, 郭红勇, 罗瑞卿, 吴妍妍, 张文举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428-143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11
摘要 ( 7 )   PDF (440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奶牛瘤胃微生物群、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为异位酸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8头第3胎次、生产日期相近的围产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奶牛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0(A组)和60 mL/d异位酸(B组),预饲期10 d,正式试验从奶牛产前21 d开始至产后21 d结束。分别于产后10和21 d采集所有奶牛的乳样测定乳成分;产后21 d晨饲前使用瘤胃导管采集所有奶牛的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①A和B组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②B组奶牛瘤胃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显著高于C组(P<0.05)。③ 3组奶牛的瘤胃微生物门水平主要优势菌群为Bacteroidota和Firmicutes,B组中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和C组(P<0.05),而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A和C组(P<0.05);瘤胃微生物属水平的主要优势菌群为Prevotella、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Butyrivibrio和F082未分类类群,A和B组中Butyrivibrio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C组(P<0.05)。④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与Bacteroidota和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R>0.5,P<0.05),与Firmicutes、Spirochaetota和Butyrivibrio呈显著负相关(R<-0.5,P<0.05)。【结论】在围产期奶牛饲粮中添加异位酸能够提高瘤胃中VFA含量,并增加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其中添加60 mL/d异位酸对于提高奶牛的瘤胃发育和生产性能更有优势。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猪饲料、养殖用水中五氯酚的残留
朱季升, 邢维海, 李政, 王力, 张亚伟, 张元庆, 杨丹, 杨悠悠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438-1447.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12
摘要 ( 3 )   PDF (134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测定猪饲料、饲料添加剂、水等养殖环节投入品中五氯酚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方法。【方法】待测样品经碱性甲醇水溶液提取,使用阴离子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经氮吹浓缩后用2%甲酸甲醇复溶,以5 mmol/L乙酸铵溶液-甲醇为流动相,经Poroshell 120 EC-C18(3 mm×100 mm,2.7 μm)色谱柱分离;负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进行检测;使用基质匹配外标法测定五氯酚的含量,并对所建方法的线性关系、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回收率、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等指标进行考察。【结果】猪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五氯酚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和0.5 μg/kg,养殖用水中五氯酚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5和12.5 ng/L;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五氯酚定量范围为0.5~20 μg/kg,养殖用水中五氯酚定量范围为12.5~500 ng/L,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9。该方法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养殖用水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69.8%~119.5%,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62%~9.86%,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ME)为0.62~1.29。【结论】本试验所建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猪配合饲料等养殖投入品中五氯酚的测定,可为养殖环节投入品中五氯酚污染筛查提供准确高效的技术手段,从源头保障动物源性产品安全。
高浓度过瘤胃脂肪粉对绵羊葡萄糖和胰岛素耐量的影响
徐甜甜, 胡帆, 王雪, 伍志武, 叶炳森, 魏凌云, 贺志雄, 谭支良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448-145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13
摘要 ( 5 )   PDF (121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高浓度过瘤胃脂肪粉(rumen protected fat,RPF)对绵羊的生长育肥性能以及葡萄糖动力学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旨在为RPF在绵羊饲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体况良好的3月龄呼伦贝尔羊1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羊,分别为CON组(不添加RPF、36.95%玉米)和HF组(23.65% RPF、16.34%玉米),预饲期为14 d,正饲期为42 d,每天记录绵羊采食量,每21 d监测1次体重变化,计算每组绵羊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正饲期结束后,两组各选4只绵羊进行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ntravenous glucose tolerance test,IVGTT),按照0.25 g/kg BW颈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采集颈静脉血液,测量血清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计算其曲线下方正增量面积、最大浓度、最大浓度变化量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Matsuda指数)。【结果】与CON组相比,HF组的ADFI和F/G显著降低(P<0.05)。在IVGTT期间,与CON组相比,HF组绵羊在2、10、30 min时的血清葡萄糖浓度及试验期间的葡萄糖曲线下方正增量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HF组的血清葡萄糖最大浓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HF组在10和30 min时血清胰岛素浓度及其在60 min时曲线下方正增量面积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HF组的Matsuda指数显著高于CON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生长绵羊饲粮中添加高浓度RPF不会影响绵羊的生长性能,并且可以降低绵羊血清葡萄糖浓度,提升胰岛素敏感性。
白酒糟与脐橙渣混合青贮品质与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张强, 雷小文, 连海, 施小生, 黄志文, 钟云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456-146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14
摘要 ( 3 )   PDF (156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研究白酒糟与脐橙渣混合青贮的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探究白酒糟和脐橙渣混合青贮的最适比例。【方法】试验所用白酒糟粗蛋白质含量为15.05%,脐橙渣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4.29%。设置白酒糟与脐橙渣7个比例(10∶0、9∶1、7∶3、5∶5、3∶7、1∶9、0∶10)混贮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 kg,青贮60 d后测定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结果】白酒糟与脐橙渣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测定结果显示,各组pH均低于4.2。其中,7∶3和5∶5组的pH最低,且显著低于10∶0和0∶10组(P<0.05),且其乳酸含量最高,也显著高于这两组(P<0.05);9∶1和7∶3组的丙酸含量显著低于0∶10组(P<0.05),且未检测到丁酸;从混合青贮比例达到7∶3开始,各组青贮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10∶0组(P<0.05)。微生物丰度测定结果显示,7∶3和5∶5组的乳植物杆菌属、伴生乳杆菌属、乳杆菌属、黏液乳杆菌属、促生乳杆菌属等5种乳杆菌属总含量显著高于10∶0组(P<0.05),7∶3组的芽孢杆菌属丰度显著高于0∶10组(P<0.05),9∶1、7∶3、5∶5和3∶7组假单胞菌属丰度显著低于0∶10组(P<0.05)。【结论】白酒糟∶脐橙渣为7∶3混合青贮时,发酵品质和青贮微生物多样性均较优,为最适混贮比例。
肠道微生物在反刍动物健康生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唐俊, 贺荔, 王彭辉, 何小龙, 易唤明, 程箫, 任春环, 陈家宏, 王强军, 张子军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466-147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15
摘要 ( 4 )   PDF (263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随着各界对微生物功能的关注,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在反刍动物的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对宿主的营养代谢、免疫功能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影响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肠道微生物受反刍动物的饲粮组成、年龄、基因型等因素的影响,而饲粮组成是影响肠道微生物最主要的因素,若饲粮改变,其中的粗纤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均发生改变,肠道微生物也随之发生改变。反刍动物体内存在的有益微生物(如瘤胃球菌、藤黄微球菌、牛肠球菌等)对动物机体有积极的作用,而一些有害菌(如梭菌、苏黎世杆菌等)会破坏反刍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使机体免疫力、抗病力下降,容易产生疾病,严重影响反刍动物的健康。此外,除了肠道微生物会影响反刍动物机体健康外,益生菌和营养素也对反刍动物机体健康起到调控作用,而一般的措施都是在反刍动物饲粮中添加有益益生菌或营养素饲粮,这样既能补充日常的营养水平,也能防止有害微生物的增生,从而保障反刍动物机体的健康。作者综述了影响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因素,以及益生菌和营养素对反刍动物健康生产的作用,旨在为合理调控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区系及为其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进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熊果酸介导HIF-1α缓解木质化鸡胸肉发生的潜在作用机制研究
张喜闻, 李响, 尹月, 赵玉蓉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480-148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16
摘要 ( 7 )   PDF (406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木质化鸡胸肉在快大型白羽肉鸡的胸肌组织中病变率高达20%,严重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也不利于后期加工,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较高。缺氧是导致木质化鸡胸肉发生的重要原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机体缺氧状态下调节细胞功能的关键因子,缺氧会造成HIF-1α过表达,导致机体氧化应激、糖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的发生,进而导致快大型白羽肉鸡罹患木质化鸡胸肉。熊果酸具有抗氧化、抗炎和调节糖代谢等功效,并可通过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等信号通路调节HIF-1α在机体中的表达。作者综述了缺氧所导致的木质化鸡胸肉的发病机理以及熊果酸调控HIF-1α对氧化应激、糖代谢和炎症反应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熊果酸通过AMPK、PI3K/Akt等信号通路调控HIF-1α缓解木质化鸡胸肉发生的潜在作用机制。
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对隐性乳房炎奶牛生产性能、血清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张腾龙, 郭晨阳, 钟华晨, 刘嘉琳, 宋洁, 王丽芳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490-149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17
摘要 ( 7 )   PDF (128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对隐性乳房炎奶牛生产性能以及血清抗氧化、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植物提取物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取18头体况、泌乳期、泌乳量相近,且4个乳区混合乳样中体细胞数(SCC)>5×105/mL的经产荷斯坦奶牛,根据乳样中SCC相近原则,分为对照组(CON组)、蒲公英组(DAN组)和连翘组(FOR组)。对照组饲喂全混合型饲粮(TMR),蒲公英组饲喂TMR+蒲公英提取物,连翘组饲喂TMR+连翘提取物,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添加剂量均为60 g/d。试验开始前1周内,奶牛均未进行过药物治疗,试验期45 d。试验期间每7 d采集1次乳样,测定乳成分和SCC;试验结束后采集乳样并测定牛髓过氧化物酶(MPO)、乳酸脱氢酶(LDH)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采集血液样品并测定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①饲粮中添加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蒲公英和连翘组牛乳中LDH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蒲公英组牛乳中NAG活性显著降低(P<0.05)。③蒲公英组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连翘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两种中草药提取物组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④蒲公英和连翘组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 (IgA)、IgG和IgM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均能够调控隐性乳房炎奶牛的炎症反应,增强其免疫及抗氧化能力,进而达到防控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效果。
黑水虻幼虫作为饲料原料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蔡赐美, 马崇, 朱剑锋, 庞旭, 祁姣姣, 李雪玲, 杨美艳, 胡文锋, 胡斌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500-151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18
摘要 ( 4 )   PDF (186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肉类产品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动物饲料原料需求,特别是蛋白质类饲料原料的需求不断攀升。传统蛋白质类饲料包括豆粕和鱼粉的生产需耗费大量资源。黑水虻幼虫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资源型昆虫,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等,且氨基酸组成均衡(谷氨酸、赖氨酸和缬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可以代替豆粕、鱼粉等蛋白质类饲料应用于猪饲粮中。黑水虻幼虫作为饲料原料在生猪养殖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能够提高猪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成本,同时具备环境友好的特点。作者综述了黑水虻幼虫的营养特性及其作为饲料原料对猪生产性能及健康水平的影响等,以期为未来黑水虻作为饲料原料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为推动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张关锋, 杨泰, 宋先凡, 徐伟伟, 阳治康, 陈清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511-151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19
摘要 ( 5 )   PDF (473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类可形成芽孢的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且对动物机体无毒副作用的理想益生菌。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调节畜禽肠道功能、平衡微生物区系,提高免疫力和促生长等作用。枯草芽孢杆菌还可以作为饲料发酵菌种,经发酵后的饲料会降低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营养物质的含量,从而促进畜禽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和吸收。枯草芽孢杆菌内生芽孢的特性,可以保证其在饲料生产和畜禽内环境条件下的功能稳定性以及作为疫苗表达载体的独特优势。因此,枯草芽孢杆菌在畜禽生产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作者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枯草芽孢杆菌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基于体外产气法的吉林省食用菌菌糠的营养价值评定
杜云龙, 潘金石, 冯鑫, 栾嘉明, 杨东旭, 冯健, 金锡九, 耿春银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520-152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20
摘要 ( 5 )   PDF (192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试验和48 h瘤胃降解率试验对吉林省常见菌糠进行营养价值评定。【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不同菌糠(榆黄蘑(Y1)、香菇(X1)、平菇(P)、木耳(M)、羊肚菌(Y2)、元蘑(Y3)、杏鲍菇(X2)、白玉菇(B))为发酵底物,根据产气量、产气参数、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48 h瘤胃降解率等指标,结合隶属函数对菌糠营养价值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在48 h发酵结束时,香菇菌糠产气量与白玉菇和平菇菌糠无显著差异(P>0.05),且显著高于其他菌糠(P<0.05)。②木耳菌糠和羊肚菌菌糠理论最大产气量显著低于其他组菌糠(P<0.05),各组菌糠产气速率差异不显著(P>0.05)。③香菇、榆黄蘑、白玉菇和平菇菌糠的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菌糠(P<0.05),香菇和平菇菌糠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菌糠(P<0.05),香菇菌糠的丙酸含量与平菇、元蘑、杏鲍菇菌糠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菌糠(P<0.05)。④香菇和平菇菌糠干物质48 h瘤胃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菌糠(P<0.05);平菇、杏鲍菇、白玉菇菌糠的粗蛋白质48 h瘤胃降解率与香菇菌糠无显著差异(P>0.05),显著高于其他菌糠(P<0.05);各菌糠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48 h瘤胃降解率数值均相对较低。⑤通过隶属函数分析结果可知,香菇菌糠的综合价值>平菇菌糠>白玉菇菌糠>杏鲍菇菌糠>榆黄蘑菌糠>元蘑菌糠>羊肚菌>木耳菌糠。【结论】吉林省各类菌糠体外产气的发酵效果存在显著差异,除木耳菌糠和羊肚菌糠综合评分较低外,其他菌糠均具有作为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价值的潜力。
葡萄渣对肉母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转化率与凋亡率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王建东, 丁辉, 刘欣, 侯鹏霞, 梁小军, 高海慧, 王瑞刚, 姜武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530-153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21
摘要 ( 4 )   PDF (121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葡萄渣对肉母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转化率与凋亡率及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胎次、体重相近的产后健康肉母牛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每头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40、300、360 g/d的葡萄渣。试验预试期15 d,正试期40 d。采集尾静脉血,测定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与凋亡率及其抗氧化水平。【结果】①试验第20天,3个试验组肉母牛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均显著上升(P<0.05);试验第40天,试验Ⅱ、Ⅲ组CD4+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8+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3个试验组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②试验第20、40天,试验Ⅱ、Ⅲ组母牛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第40天,随着葡萄渣添加量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呈线性下降(P<0.01)。③试验第40天,3个试验组肉母牛血清MDA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Ⅲ组肉母牛血清T-AOC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肉母牛饲粮添加不同比例葡萄渣可以改善肉牛的免疫功能,本试验条件下,葡萄渣的适宜添加水平为(300~360) g/d。
遗传繁育
公猪精液质量与精子脂质成分相关性研究
陈佳颖, 马博闻, 赵青余, 张军民, 汤超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537-154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22
摘要 ( 6 )   PDF (580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建立公猪精液品质与精子脂质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为公猪精液品质准确评价提供支撑。【方法】本研究采集了大白和长白等代表性品种公猪的精液,使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omputer-assisted sperm analysis,CASA)系统对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畸形率和精液体积等精液品质指标进行检测。根据精子活力将精液样品分为正常活力(≥70%,n=11)和低活力(<70%,n=11)两组,利用UPLC-Q-Exactive-Orbitrap/MS对两组精子样品进行非靶向脂质组分析。采用t检验(t tests)、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脂质组学检测结果进行多元化分析。根据对分类具有重要贡献的变量(variable important in projection,VIP)值>1和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0.05的双重标准进行筛选,得到两组精子样品之间差异脂质分子。【结果】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别出166种差异脂质分子,其中70种差异脂质分子集中在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这类脂质上。甘油二酯(diglyceride,DG)、鞘磷脂(sphingomyelin,SM)、PC、酵母甾醇(zymosterol ester,ZyE)和糖基神经酰胺(simple Glc series,Hex3Cer)等脂质亚类的含量在活力低的精子中显著减少,且均与精子活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磷脂酰胆碱酯(phosphatidylcholine ester,PC (e))在活力低的精子中显著增加,与精子活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脂质组学可以准确区分不同活力精子中脂质亚类和脂质分子的组成差异,PC、DG、SM、PC、ZyE、Hex3Cer,TG和PC (e)等脂质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可作为区分精子活力高低的标志。
江泉黑猪GPAT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刘汇鑫, 王文文, 许飞, 马小燕, 李晓敏, 唐辉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549-156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23
摘要 ( 6 )   PDF (275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江泉黑猪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3(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 3,GPAT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为江泉黑猪的遗传改良和优化繁殖计划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采集292头江泉黑猪的耳组织样并提取DNA,PCR扩增GPAT3基因片段,结合Sanger测序与MassARRAY®核酸质谱分析系统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及基因分型。利用R语言3.6.2、HaploView、PHASE等软件进行GPAT3基因SNP位点的遗传效应、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利用SAS 9.2软件分析GPAT3基因SNP位点及其构成的单倍型块与江泉黑猪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在GPAT3基因及其5'-调控区共发现10个SNPs,其中4个为低度多态,6个为中度多态;7个SNPs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关联分析发现,9个SNPs与江泉黑猪生长性状呈显著关联(P<0.05),其中g.134957929 G>A、g.134957930 G>T、g.134958013 G>A和g.134976983 T>C存在极强连锁,构建的AGGT/AGGT双倍型在胸围、体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5),GTGC/GTGC双倍型和GTGC单倍型在体长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5);g.135002556 C>A、g.135002627 C>T、g.135002680 C>T存在极强连锁,构建的ATC/ATC双倍型在胸围、腹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5),CCC/ATC双倍型在背膘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5),ATT单倍型在腹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江泉黑猪GPAT3基因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位点,9个SNPs及其构成的2个单倍型块与江泉黑猪胸围、腹围、体高等有显著关联性,可作为江泉黑猪生长性状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
家禽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影响因素及其转化的研究进展
谢兵红, 单艳菊, 范晨宇, 薛夫光, 吴红翔, 巨晓军, 束婧婷, 刘一帆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561-15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24
摘要 ( 6 )   PDF (314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组织的基本单位。肌肉的肌纤维类型组成与肉品质密切相关,并可在机体生长发育、营养和饲养环境等外界刺激下发生变化。近年来,由于消费者和育种学家对肉品质的关注,家禽肌纤维类型及其转换规律已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家禽肌纤维类型调控机理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相关研究的进展。充分了解目前有关肌纤维类型转化的研究,是后续开展相关肉品质与调控机制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此背景下,作者介绍了肌纤维的结构组成及不同类型的分类方法,简述了肌纤维类型与家禽肌肉品质特征相关性状如肉色、pH、系水力和嫩度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了生长、品种、环境和饲养方式等因素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重点讨论了现有的分子调控研究进展,旨在为家禽肌纤维类型转换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最后,对未来优质肉鸡的育种方向提出了展望,希望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单细胞/空间组学技术、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编辑技术等前沿技术能在肌纤维类型研究领域广泛运用,肌纤维类型转换的机制研究将不断完善,并建立家禽肉质性状的分子选育方法。
宰后猪肉成熟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及其与肉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黄永棚, 冉雪琴, 牛熙, 李升, 黄世会, 王嘉福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573-15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25
摘要 ( 5 )   PDF (159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宰后成熟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以及宰后成熟过程中基因表达规律与猪肉品质变化的相关性,以期更好地阐释鲜肉成熟过程中肉品质变化的机理。【方法】以4℃条件下贮藏的大白猪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测定贮藏0、1、2、4、6、8和10 d时肉品质变化状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宰后猪背最长肌中单磷酸腺苷脱氨酶3(AMPD3)、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2(MYBPC2)、肌球蛋白轻链3(MYL3)、左旋氨基酸转运体(SLC7A8)和原肌球蛋白3(TPM3)等基因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肉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大白猪宰后背最长肌pH在2 d时达到极限值6.5,显著低于4、10 d (P<0.05);蒸煮损失和滴水损失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贮藏损失在10 d时达到最高值12.52%,显著高于0.5~6 d (P<0.05);剪切力在宰后成熟1~10 d显著低于0~1 d (P<0.05);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随成熟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且8~10 d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宰后肌肉组织中基因的转录丰度仍然存在,AMPD3基因在贮藏6 d时表达水平显著高于0、0.5、2和10 d (P<0.05);MYBPC2、MYL3和TPM3基因0~10 d表达量均呈时间依赖性上调,在贮藏10 d时表达水平显著高于0~2 d (P<0.05);SLC7A8基因在贮藏2 d时表达量达到峰值,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AMPD3基因与猪肉品质指标间没有相关性(P>0.05);MYBPC2基因表达量与TBARS值和贮藏损失呈显著正相关(P<0.05);MYL3基因表达量与TBARS值、剪切力、滴水损失及贮藏损失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P<0.05),与蒸煮损失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SLC7A8基因表达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5);TPM3基因表达量与TBARS值、滴水损失及贮藏损失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蒸煮损失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宰后猪肉成熟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与肉品质指标间存在相关性,基因表达的差异影响着动物屠宰后不同的代谢类型和生理功能,进而影响肉品质。
高原动物低氧适应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
张康, 巴桑珠扎, 次仁罗布, 旦增洛桑, 尼玛仓决, 斯朗旺姆, 普布曲珍, 德吉玉珍, 索朗曲吉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582-159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26
摘要 ( 5 )   PDF (338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原低氧环境是生物在高海拔地区所面临的主要生存挑战。动物高原适应性遗传基础复杂,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比较基因组、群体基因组和进化基因组,正选择基因集中体现在低氧诱导因子(HIF)调控通路。目前,动物高原适应的表观遗传学机制越来越受到关注。表观遗传学可以调节基因表达的可塑性和稳定性,影响细胞功能和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研究表明,高原生物经历了长期的低氧适应,表现出了与表观遗传学相关的适应性调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修饰方式,与高原适应密切相关,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水平影响细胞功能。HIF作为低氧环境中的关键转录因子复合物,其稳定性和活性受到表观遗传学的调控。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直接影响HIF信号通路的功能,而非编码RNA和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等表观遗传机制同样也参与了HIF信号通路的调控。深入理解高原低氧环境适应与表观遗传学之间的关系以及HIF信号通路的表观遗传学作用机制,对于揭示适应性进化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总结了高原低氧环境适应与表观遗传学的关系,并重点探讨了HIF信号通路在表观遗传学调控中的作用机制。
柯乐猪PAE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赵永, 郭小江, 李维, 熊力, 杨红文, 王春源, 吴燕, 向进, 张依裕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593-160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27
摘要 ( 4 )   PDF (648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孕激素相关子宫内膜蛋白(progestogen associated endometrial protein,PAEP)基因多态性对柯乐猪繁殖性状的影响,以挖掘柯乐猪的高繁殖力基因,用于提升柯乐猪的繁殖力。【方法】以189头经产柯乐猪为试验动物,采用PCR产物测序和序列比对鉴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利用SHEsis在线软件分析SNP位点的群体遗传特性,通过RNAfold、SOPMA、SWISS-MODEL和SWISS-PdbViewer程序对SNP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SPSS 22.0软件分析PAEP基因SNP位点与柯乐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在柯乐猪PAEP基因中共鉴定到3个SNPs位点:外显子4的g.1884992 T>C位点,为错义突变,导致第135位缬氨酸(V)变成丙氨酸(A);内含子4的g.1885152 G>C和g.1887834 G>A位点。3个突变位点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g.1884992 T>C位点属于低度多态(PIC<0.25),g.1885152 G>C、g.1887834 G>A位点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g.1884992 T>C位点产生的基因型分布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g.1885152 G>C和g.1887834 G>A位点产生的基因型分布均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连锁分析发现,g.1885152 G>C和g.1887834 G>A位点完全连锁,共产生3种单倍型和6种双倍型。g.1884992 T>C位点引起PAEP基因mRNA及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1884992 T>C位点对柯乐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g.1885152 G>C、g.1887834 G>A位点对柯乐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和断奶窝重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双倍型H3H3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和断奶窝重均显著高于其他5种双倍型(P<0.05),初生窝重显著高于双倍型H1H1、H2H2和H2H3(P<0.05);双倍型H1H3个体的总产仔数和断奶仔数显著高于双倍型H1H1、H1H2、H2H2和H2H3(P<0.05),产活仔数显著高于双倍型H2H3(P<0.05)。【结论】PAEP基因中存在的3个SNPs对柯乐猪繁殖性状有显著影响,其中H3H3为有利双倍型,可作为柯乐猪繁殖性状选择的遗传标记。
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野血牦牛屠宰性能及其肉品质特性研究
索朗多吉, 张群英, 张强, 平措占堆, 巴多, 巴桑旺堆, 龙瑞军, 洛桑顿珠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603-161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28
摘要 ( 4 )   PDF (120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试验旨在比较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不同性别野血牦牛的屠宰性能和牛肉营养成分和组成。【方法】随机选取了阿里改则县区域5~6岁、自然放牧、体况相近且良好的野血牦牛10头,公母各半,体重分别为(299.00±30.50)和(247.00±10.20) kg。通过开展屠宰试验研究阿里改则县区域野血牦牛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及其肌肉营养品质特性。【结果】阿里野血公牦牛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和管围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P<0.01),其他体尺指标及屠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公牦牛胴体长、胴体宽、胴体深、胴体胸深、后腿围、大腿肉厚和眼肌面积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P<0.01),而母牦牛背膘厚度极显著高于公牦牛(P<0.01)。公牦牛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母牦牛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公牦牛(P<0.01),蛋白质、胆固醇、矿物质、维生素含量及氨基酸组成在性别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氨基酸比例均为理性型优质蛋白质来源。脂肪酸组成上,阿里野血母牦牛肉中十五烷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十七烷酸、硬脂酸、油酸、花生酸、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总脂肪酸(TFA)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公牦牛(P<0.05;P<0.01),公牦牛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PUFA/SFA)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结论】性别对阿里野血牦牛屠宰性能及其肉品质具有一定影响,其中阿里野血公牦牛胴体性状更为突出;野血母牦牛背最长肌较高的肌内脂肪、优质的氨基酸组成和丰富的UFA含量使其肉质营养价值比公牦牛稍好。本研究结果为阿里野血牦牛新品种定向培育及家牦牛提纯复壮与种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母鸡肠道及生殖道微生物对孵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静, 严霞, 陈鹏, 王春兰, 郭钊文, 罗雪辉, 董尚智, 计坚, 刘燊, 罗成龙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613-162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29
摘要 ( 5 )   PDF (209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母鸡肠道和生殖道内定植着庞大而复杂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发展与宿主不同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并对宿主的免疫功能、营养吸收、内分泌调节、繁殖与孵化过程以及蛋品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肠道和生殖道微生态平衡对母鸡的健康和繁殖性能至关重要,雏鸡在孵化过程中可能受母鸡传递的肠道和生殖道微生物影响。然而,目前母鸡肠道和生殖道微生物群落对繁殖与孵化影响的机理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作者主要介绍了母鸡肠道和生殖道不同阶段的优势微生物以及不同肠段的微生物群落定植规律,同时对肠道和生殖道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肠道和生殖道微生物对蛋品质的影响、微生物对繁殖孵化过程的影响、亲代与子代间微生物传播的途径、鸡胚不同发育阶段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影响孵化过程的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寻找调控繁殖过程、影响孵化率的母鸡核心微生物群落作为选留高孵化率种鸡的独特标签,为进一步探索禽类肠道和生殖道微生物的功能结构并为提高家禽生产和繁殖效率提供参考。
预防兽医
PolyI:C刺激猪PK15细胞后病毒感染应答基因未注释转录本鉴定及其特征分析
赵为民, 王红, 徐盼, 陈哲, 陶晓莉, 李碧侠, 付言峰, 程金花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622-163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30
摘要 ( 3 )   PDF (714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鉴定猪PK15细胞在类病毒聚肌胞苷酸(PolyI:C)刺激后病毒感染应答基因的未注释转录本的数量、剪接类型、新蛋白编码与分子结构,为进一步研究这些未注释转录本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将猪PK15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组加入终浓度为20 μg/mL的PolyI:C,对照组加入等体积(2 μL)的PBS,两组在37℃、5% CO2条件下分别刺激6 h后进行Nanopore测序,鉴定两组的总转录本与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进一步筛选病毒感染的应答基因。对总转录本与Ensemble注释的转录本序列进行比较,发现未注释转录本。将病毒感染应答基因的未注释转录本与其对应的Ensemble注释转录本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未注释转录本的剪接类型和编码蛋白。【结果】PolyI:C刺激后,两组共鉴定蛋白编码的转录本61 505个,其中有Ensemble数据库注释的39 497个,未注释的转录本22 008个,未注释转录本数量占总数的35.78%。同时两组鉴定到71个差异蛋白编码基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上调表达基因57个,下调表达基因14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20个生物过程,其中前3个生物过程分别是防御病毒反应、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和病毒应答,均与病毒感染应答相关。24个病毒感染应答的基因有16个基因存在未注释转录本,其中CCL5、IFI6、BST2和MX1基因未注释转录本的数量多于其Ensemble注释的总转录本数量,且大部分未注释转录本产生新的蛋白序列。IFIT3、OAS2、RSAD2、CCL5、IFI44、CD40、IFI6、BSTMX1 9个基因的未注释转录本有差异表达。【结论】本研究系统地鉴定了猪PK15细胞受PolyI:C刺激后病毒感染应答基因的未注释转录本的分子特征,筛选的IFIT3、OAS2、RSAD2、CCL5、IFI44、CD40、IFI6、BSTMX1 9个基因的差异表达的未注释转录本可能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为进一步解析宿主基因在抗病毒反应中的复杂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依据。
鸡胚免疫新城疫疫苗后宿主法氏囊转录组学分析
蒋立人, 冯贺龙, 姜鑫瑞, 王梓晨, 张高峰, 商雨, 曾哲, 姚伦, 汪宏才, 罗青平, 田光明, 温国元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632-164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31
摘要 ( 3 )   PDF (859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转录组学分析鸡胚免疫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 TS09-C株后宿主法氏囊内免疫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分子转录差异,探究免疫后宿主法氏囊内免疫相关分子的调控反应。【方法】将60只18胚龄SPF鸡胚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30枚/组,免疫组将NDV TS09-C株通过羊膜腔接种鸡胚,剂量为103.0 EID50/枚,注射体积为0.1 mL,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接种等体积PBS。检测免疫后不同时间点肺脏、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组织的病毒载量。选取病毒载量最高的法氏囊组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后,筛选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其参与的主要功能及通路。【结果】免疫后1 d法氏囊组织中即可监测到病毒,免疫后3 d病毒载量达到最高。将免疫后3 d的法氏囊进行转录组学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有453个基因上调、98个基因下调,其中免疫相关基因有36个上调、10个下调。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自噬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相关通路。差异表达基因蛋白互作分析显示,自噬通路中富集的BCL2与其他免疫相关基因有较多互作关系,且在B细胞活化、分化、免疫系统发育等功能注释中均有参与。【结论】本研究结果揭示了鸡胚免疫NDV TS09-C株后法氏囊内调控B细胞活化、分化的潜在靶向基因及通路,为进一步研究该毒株鸡胚免疫后B淋巴细胞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信息。
1株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韩慧, 郭亚晶, 颜广智, 陈盛楠, 刘明杰, 莫美连, 黄良宗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642-165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32
摘要 ( 7 )   PDF (444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的流行情况并探究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采集广东某猪场疑似猪流感病毒感染猪的鼻拭子和肺脏组织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鉴定、遗传进化和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样品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为猪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在红细胞凝集试验中,该病毒对鸡红细胞有凝集作用,血凝效价为1∶128;8个基因片段序列结果经BLAST比对和进化树分析显示,HANA基因属于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H1N1)分支,PAPB1、PB2、NPM基因属pdm/09分支,NS基因属于北美三源重组分支,因此,本试验分离株属于G4基因型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将其命名为A/swine/Guangdong/CJM2/2022(H1N1)。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显示,分离株HA蛋白裂解位点序列为PSIQSR/GL,具有典型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HA基因在受体结合位点处的190、225、226位氨基酸分别为D、E、Q,表明其既具有结合人型唾液酸受体的潜能又具有结合禽型唾液酸受体的潜能。NA基因关键氨基酸残基均未发生突变,提示分离株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敏感性较高,而M基因3处氨基酸位点突变为V27A、A30T、D44A,提示对金刚烷胺类药物耐药性增加。【结论】本研究分离鉴定的毒株为G4基因型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提示该毒株具有适应在哺乳动物中复制和毒力增强的特征。本研究结果为广东地区猪流感的防控提供了参考数据。
4个基因在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脑组织中DNA甲基化与mRNA表达联合验证
杨雅琼, 程鸿星, 梁明霞, 刘玉兰, 付书林, 张晶, 陈洪波, 任红艳, 郭玲, 晁哲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651-1659.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33
摘要 ( 5 )   PDF (1108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验证候选基因在副猪嗜血杆菌(Glaesserella parasuis,GPS)感染仔猪脑组织中DNA甲基化与mRNA表达之间的联合调控关系,为揭示副猪嗜血杆菌引起仔猪脑膜炎的表观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头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GPS组,GPS组仔猪腹腔注射1 mL 2×109 CFU/mL副猪嗜血杆菌SH0165菌液,对照组仔猪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7 d后采集仔猪脑组织提取DNA和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个候选基因(LYPD1、PITPNM1、SYP、ACVR1B)的mRNA表达量,并利用重亚硫酸盐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甲基化特异性PCR (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前后4个基因在仔猪脑组织中的DNA甲基化变化。【结果】本研究成功将MSP方法应用于基因的DNA甲基化测序研究,使其不局限于定点检测甲基化位点。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GPS组仔猪LYPD1、PITPNM1、SYPACVR1B基因mRNA表达均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P<0.01)。DNA甲基化测序结果显示,除ACVR1B基因外,各基因DNA甲基化均上调。【结论】除ACVR1B基因外,LYPD1、PITPNM1、SYP 3个基因DNA甲基化与mRNA表达水平呈反向关联调控,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后仔猪脑组织DNA甲基化变化对4个候选基因的表达具有不同的调控模式。
非洲猪瘟病毒CD2v蛋白胞内域与胞外域的原核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
李艳蕊, 任静, 崔锦蔷, 袁晨, 王云霄, 马亚娟, 刘志昌, 李永社, 宋勤叶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660-1670.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34
摘要 ( 7 )   PDF (321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应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 CD2v蛋白胞外域(N-端,CD2v-N)与胞内域(C-端,CD2v-C)并分析两者的抗原性,为ASFV检测方法的研发提供试验依据和指导。【方法】构建CD2v-N和CD2v-C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在体外表达并纯化CD2v-N和CD2v-C蛋白,通过Western blotting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用表达的CD2v-N和CD2v-C蛋白分别肌内接种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每次免疫后14 d,应用ELISA方法测定CD2v-N或CD2v-C的特异性抗体水平;用纯化后的CD2V-N和CD2v-C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ELISA方法检测95份ASFV感染猪的血清CD2v-N或CD2v-C特异性抗体,比较CD2v-N和CD2v-C在猪体内诱导的免疫反应水平。【结果】重组蛋白CD2v-N和CD2v-C分别以包涵体和可溶性形式表达,分子质量分别为22.9和34.0 ku,均能与猪抗ASFV血清特异性结合;用CD2v-N蛋白首免家兔后14 d,血清中未检测到特异性抗体,而在CD2v-C首免的家兔血清中检测到了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三免后14 d,CD2v-N和CD2v-C蛋白免疫家兔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分别为1∶125 000和1∶107;ELISA检测结果显示,ASFV感染猪的血清中CD2v-C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高于CD2v-N (P<0.05)。【结论】本研究表达了ASFV CD2v蛋白胞内域和胞外域,前者的抗原性比后者高,CD2v胞内域作为ASFV免疫学检测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靶标更具优势。该研究结果对ASFV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株血清10型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分析
戴璐, 张千, 万佳佳, 谢婷婷, 贾一珍, 张锐, 张付贤, 刘峰, 雷连成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671-168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35
摘要 ( 4 )   PDF (1040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阐明引起荆州某猪厂仔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生理生化特性、毒力与药物敏感性,为今后对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患病仔猪中分离培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PCR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血清型鉴定、多序列位点分型(MLST)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毒力基因检测、小鼠致病性、药敏试验、中药治疗试验等对分离株进行致病性、耐药性分析。【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比对、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分离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通过血清型与MLST分析确定分离菌株为血清10型、ST型为299。毒力基因检测发现,分离菌株具有CapDvta1、vta2等15种毒力基因。将分离菌株腹腔注射感染小鼠,可导致小鼠多个脏器发生明显病变,具有较强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试验发现,分离菌株具有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OXA和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他啶、新霉素、米诺环素等10种抗菌药物敏感,同时对明雄黄、款冬花、全蝎3种中药敏感。中药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明雄黄和全蝎对分离菌株感染小鼠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试验成功分离1株血清10型副猪嗜血杆菌,侵染小鼠可致多个器官出血坏死,该菌株对10种抗菌药物及3种中药敏感,且明雄黄和全蝎对分离菌株感染小鼠治疗效果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副猪嗜血杆菌的防治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脂质代谢和糖代谢在PRRSV感染宿主细胞中作用研究进展
罗琴, 刘宝玲, 乔常宏, 陈翔宇, 刘丁语, 王晓虎, 王刚, 刘昊,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686-169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36
摘要 ( 4 )   PDF (436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呼吸道疾病及公猪精液质量下降,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PRRSV不能自主复制,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均依赖于宿主的代谢系统。宿主细胞也可调节其代谢过程,以防止PRRSV复制和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脂质代谢和糖代谢在PRRSV感染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PRRSV作为一种囊膜病毒对脂质代谢系统的依赖性较其他代谢系统更强。脂质参与了PRRSV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吸附、进入、复制、组装和释放,此外还与细胞炎症、免疫和凋亡有关。糖代谢也可干扰PRRSV的生命活动,从而促进或抑制PRRSV复制。文章综述了脂质代谢中脂肪酸、胆固醇、磷脂、脂滴和脂筏以及糖代谢中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在PRRSV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以期为阐明PRRSV的致病机制以及疫苗和抗PRRSV药物的研发提供基本理论依据。
E3泛素连接酶FBXL8对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复制的影响
郑诗龄, 陈雪阳, 刘晶, 方春, 梁雄燕, 杨玉莹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696-170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37
摘要 ( 4 )   PDF (359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制备鸡E3泛素连接酶FBXL8多克隆抗体,探究鸡源FBXL8对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A,ALV-A)在鸡胚成纤维细胞(DF-1)内复制的影响。【方法】以DF-1细胞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FBXL8基因,构建鸡源FBXL8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FBXL8,将其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RIL进行诱导表达及纯化,将表达产物His-FBXL8免疫10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分别检测抗体特异性及效价;针对已公布的FBXL8基因序列设计过表达引物及靶向FBXL8基因的干扰序列,构建过表达质粒psi-flag-FBXL8及干扰质粒pLKO.1-FBXL8-shRNA,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表达效果。将构建成功的过表达质粒和干扰质粒转染DF-1细胞,24 h后感染ALV-A,通过半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ALV-A的结构蛋白P27、GP85表达水平。【结果】PCR成功扩增出大小为1 182 bp的FBXL8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FBXL8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FBXL8,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His-FBXL8大小为43 ku。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FBXL8兔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外源蛋白,且抗体效价为1∶64 000。成功构建了FBXL8过表达质粒和干扰质粒,其在DF-1细胞中能够实现对FBXL8的过表达和敲低。半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FBXL8可抑制ALV-A复制,而敲低FBXL8则促进其复制。【结论】本研究制备的FBXL8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特异性及反应性;在DF-1细胞中,FBXL8负向调控ALV-A复制,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究FBXL8生物学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并为揭示FBXL8抗ALV-A感染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基础兽医
大口黑鲈源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分析
王迎平, 赵静贤, 尚佳富, 郝成森, 左妤祺, 朱桓奕, 冯旭东, 徐婷婷, 倪兴维, 刘霞, 杨晓伟, 曹蓝云, 张立武, 谭昌藩, 曹礼静, 赵光伟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706-171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38
摘要 ( 5 )   PDF (1115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患病大口黑鲈的致病菌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为临床疾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首先对发病大口黑鲈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进而利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通过革兰染色、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测定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通过致病性试验观察分离菌对小鼠主要脏器造成的病理损伤;而后分别利用PCR方法和Kirby-Bauer (K-B)纸片法对分离菌的常见毒力基因和耐药特征进行检测分析;最后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绘制其全基因组草图,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分子特征进行解析。【结果】自然感染大口黑鲈肝细胞肿大,空泡变性,肠黏膜下层出血,肠壁坏死;于患病黑鲈体内分离到1株优势菌,在血平板上呈乳白色,半透明,直径约1 mm的小菌落,呈β溶血,革兰染色为阴性短杆菌,两端钝圆,经生化试验和16S rDNA测序证实分离菌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将其命名为SCMS。试验小鼠接种后24 h内死亡率为100%,病理特征与自然感染大口黑鲈相似;SCMS株中共检测到9种毒力基因,分别为Aha、Ahp、Aer、Alt、gcaT、Act、Exu、ElaeprCA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大多数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表现耐药或中度敏感;全基因组测序显示,分离菌全长4 329 602 bp,GC含量为61.5%,基因组信息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JARFUQ000000000,相似性分析显示分离菌与人源、食品源豚鼠气单胞菌具有高度相似性;病原毒力因子数据库(VFDB)比对显示,分离菌携带多种与黏附、侵入及分泌系统相关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数据库(CGE)分析显示,菌株中携带7种耐药基因,部分基因与耐药表型存在不一致的现象。【结论】本试验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解析了1株大口黑鲈源豚鼠气单胞菌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其结果可为大口黑鲈临床疾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树鼩源碳青霉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穆政融, 程晴晴, 张东洁, 翟珊珊, 李竹欣, 陶俊宇, 冷静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717-172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39
摘要 ( 3 )   PDF (1476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确定养殖过程中死亡树鼩的致病原因并分析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耐药情况,制定防治方法。【方法】对死亡树鼩进行病理剖检,记录肺脏、肝脏、脾脏、肠道等主要脏器的病变情况,通过平板划线法从主要病变脏器中分离单个菌落,观察菌落形态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通过生化试验、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及16S rRNA基因测序和全基因组测序等手段对分离株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从死亡滇西树鼩的脾脏、肠道中分离获得1株碳青霉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菌株在LB琼脂培养基中呈现产绿色水溶色素的灰白色菌落,镜检为革兰阴性杆菌;生化试验进一步证实分离菌为非发酵菌;通过序列进化分析可知,分离菌与GenBank收录的土壤来源铜绿假单胞菌F4相似性高达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及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成年昆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3.382×108 CFU,对死亡小鼠脏器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可见肺脏、肝脏、脾脏、肠道等的炎性损伤和坏死。对各脏器再次进行细菌分离,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可在死亡小鼠的脾脏、肠道、血液中存在,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证实,分离菌具有碳青霉烯耐药性相关基因,并与铜绿假单胞菌高致病参考菌株具有相似的毒力因子基因。【结论】本研究从病死滇西树鼩体内分离出碳青霉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为树鼩微生物致病研究和驯化养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芬苯达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物相鉴定
张志远, 徐淑凤, 聂结华, 马艳芝, 廖洁丹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729-173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40
摘要 ( 3 )   PDF (680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提高难溶性兽药芬苯达唑(fenbendazole,FBZ)的水溶性和溶出度,提高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恒温磁力搅拌法,配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芬苯达唑-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FBZ-Me-β-CD)。通过设计单因素正交试验,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和产率为指标,研究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通过相溶解度试验,根据5种不同环糊精对药物的增溶效果,确定最佳包合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包合物的溶解度、包合率及体外溶出度进行检测;最后,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扫描电镜(SEM)对包合物的物相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搅拌时间3 h、转速600 r/min、主客摩尔比1∶3,温度50℃,最佳包合材料为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02 mg/mL,是芬苯达唑原药(0.3 μg/mL)的4万倍。包合物的体外溶出度是芬苯达唑原药的7倍。包合物的平均产率、包合率分别为89.50%和29.20%,经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鉴定,芬苯达唑和环糊精处于非晶体结构的包合状态。【结论】本研究通过制备芬苯达唑环糊精包合物,提高了难溶性药物芬苯达唑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且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有利于芬苯达唑的进一步研究。
吉他霉素纳米凝胶制备与评价
马蓓, 王天扬, 丁泽, 董天祯, 刘盼, 张耀锋, 刘俊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737-1745.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41
摘要 ( 6 )   PDF (761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制备一种可局部递送吉他霉素用于皮肤创口感染的纳米凝胶。【方法】以京尼平为交联剂在希夫碱作用下,通过凝胶材料之间的静电作用制备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纳米凝胶,并载入药物吉他霉素,对其包封率、载药量、溶胀性能、纳米粒径、Zeta电位、微观结构扫描等表征结构及生物安全性进行测试,评估纳米凝胶的体外释放效果和伤口愈合活性。【结果】本研究制备的吉他霉素纳米凝胶,在其组方为每25 mL凝胶中含吉他霉素0.25 g、壳聚糖0.4 g、明胶0.3 g、聚乙烯醇0.2 g,京尼平0.2 g,其余量为去离子水时外观性状为淡蓝色纳米凝胶,无沉淀与药物析出,溶胀度高,载药量为13.6%,包封率为83.1%;扫描电镜下可见该纳米凝胶形成孔隙致密且分布均匀的三维网状结构;平均粒径为28.56 nm,Zeta电位为16.33 mV;生物安全性良好;纳米凝胶在体外释放药物可维持48 h,明显长于吉他霉素溶液的释放时间。此外,纳米凝胶还能使小鼠伤口缩小96%,有助于伤口愈合。【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吉他霉素纳米凝胶,通过体内体外试验评估证明了其潜在的药物控释与促进皮肤伤口愈合的能力。
榆林部分地区湖羊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和毒力基因检测
王玉, 石嵩, 靳盼豪, 李金昕, 张洺溪, 李托, 李陇平, 屈雷, 董书伟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746-175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42
摘要 ( 6 )   PDF (486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规模化湖羊场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湖羊乳房炎合理用药。【方法】在6个规模化羊场采集临床型乳房炎乳样43份,采用细菌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的方法确定引起湖羊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相关毒力基因。【结果】革兰染色镜检显示获得了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在Baird-Parker琼脂平板上呈现出边缘圆润,中间呈黑色的菌落;生化试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对甘露醇、过氧化氢和兔血浆凝固试验为阳性;经16S rDNA测序比对,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相似的分离株共31株。革兰阴性杆菌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呈现出黑紫色泛有金属光泽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呈现出粉红色的菌落;生化试验鉴定显示,分离株对吲哚试验和甲基红试验为阳性,对VP试验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呈阴性;经16S rDNA测序比对,与大肠杆菌高度相似的分离株共1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噻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青霉素、红霉素和链霉素耐药;分离的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亦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测出7种毒力基因,分别为PVLHlbsebclfAclfBfnbBicaD基因,未检测到Hlaseafnb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检测出6种毒力基因,分别为hlyAetrAfasAeaeAaexhAastx1基因,未检测到cnf1、aerestAstx2基因。【结论】引起该规模化湖羊场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且携带丰富的毒力基因,建议优先使用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本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白杨素和柚皮素抗PEDV的作用机制及试验验证
植玉鹏, 刘雨桐, 陈弟诗, 宫萌菲, 夏学妹, 任玉鹏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757-1772.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43
摘要 ( 6 )   PDF (1859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白杨素和柚皮素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作用靶点和机制,为进一步以白杨素和柚皮素开发新型抗PEDV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harmMapper、TCMSP、SEA Search Server和STITCH在线数据库获得白杨素和柚皮素的潜在作用靶点,同时检索GeneCards数据库获得PEDV对宿主的作用靶点,利用在线程序Draw Venny Diagram获取白杨素、柚皮素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靶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对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Vina v 1.2.0软件对核心靶点及小分子进行分子对接,并分析白杨素和柚皮素与靶蛋白的结合能和结合模式,利用PyMOL v 2.5实现对接结果的可视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白杨素和柚皮素对核心靶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白杨素潜在抗PEDV的靶点有12个,其中白蛋白(ALB)、雌激素受体1(ESR1)、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TGF-β1)可能是白杨素抗PEDV的核心靶点;柚皮素潜在抗PEDV的靶点有18个,其中ALB、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可能是柚皮素抗PEDV的核心靶点。白杨素抗PEDV靶点涉及21种生物过程、5种细胞组分和6种分子功能,共获得11条信号通路;柚皮素抗PEDV靶点涉及31种生物过程、8种细胞组分和19种分子功能,共获得13条信号通路。核心靶点与两种天然化合物之间以氢键和疏水作用力为主,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白杨素和柚皮素能极显著降低Caspase-3表达量(P<0.01),可能通过影响Caspase-3的表达和活化来颉颃PEDV诱导的细胞凋亡;极显著升高TGF-β1蛋白表达量(P<0.01),可能通过影响TGF-β1的表达抗PEDV诱导的炎症反应而治疗PEDV的感染。【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白杨素和柚皮素分别通过潜在核心靶点ALB、ESR1、TGF-β1和ALB、Caspase-3、PPARG,以及IL17、PI3K-Akt和AMPK信号通路发挥抗PEDV作用的机制,为新型抗PEDV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鸡源山夫登堡沙门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和毒力基因检测
刘春红, 吕志航, 张玉倩, 廉春杨, 郑煦灿, 严常燕, 张雪莲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773-1783.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44
摘要 ( 6 )   PDF (331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确定广东某肉鸡养殖场疑似沙门菌感染病例的病原及其药物敏感性,为制定有效的防控和净化措施及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广东省某规模化鸡场若干份病鸡的肝脏和肠道样品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染色、生化试验、invA特异性基因PCR鉴定、16S rRNA鉴定、血清学分型,采用K-B纸片法检测菌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菌株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细菌分离培养可见无色透明、呈细小的露珠样菌落或光滑圆整、透明湿润、中心为黑色的菌落,疑似菌落革兰染色呈粉红色、散在分布、两端稍圆的短杆菌,无荚膜,无芽孢;分离菌生化试验呈产气、底层产酸、产硫化氢呈黑色且斜面产碱变红现象;对疑似菌落DNA进行PCR扩增,invA特异性基因扩增出大小约为285 bp的条带,16S rRNA基因扩增出大小约为1 500 bp的条带,本研究共分离鉴定出8株山夫登堡沙门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8株菌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米诺环素、强力霉素、多黏菌素B均无耐药性,但对青霉素、头孢氨苄、万古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头孢哌酮、链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介于87.5%~100%,且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有7株菌均检出qnrSstcM耐药基因,有1株未检出任何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毒力基因invAhilAsipAsipCssrAstnP1的检出率均为100%,sopBssaR基因检出率分别为50.0%和62.5%。【结论】本研究分离的鸡源山夫登堡沙门菌均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等7种药物敏感,invAhilAsipAsipCssrAstnP1 6种毒力基因的携带率均为100%。本研究结果补充了鸡源沙门菌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为临床沙门菌的防控和净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富血小板血浆在马运动系统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彭聪, 李靖, 汤小朋, 王子璇, 吴雨虹, 朱怡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51(4):  1784-179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4.04.045
摘要 ( 4 )   PDF (124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马属动物尤其是运动马常发生运动系统损伤,损伤一旦发生,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跛行,且受损组织难以完全修复,常导致马运动性能大幅下降和不良预后,是运动马提前结束运动生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富血小板血浆(PRP)是一种再生医学制剂,通过激活血小板释放大量生长因子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许多研究和临床报道表明,PRP对运动损伤有一定治疗效果,最常用于治疗马属动物肌腱、韧带损伤和骨关节炎,在欧美等国家应用较多。另外,PRP还具有一定抗菌效果,有望用于治疗感染性骨关节炎。对蹄叶炎等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的疾病也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潜力。在马运动医学领域,国内对PRP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了解较少,临床实践方面缺乏有关运用PRP治疗马运动系统损伤的研究报道。笔者从PRP制备和分类、PRP在治疗马运动系统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PRP在治疗马运动系统损伤中的应用范围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国内兽医及相关从业人员应用PRP提供参考。